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、疫苗接種的普及、防控經驗的積累,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。12月26日,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公告,經國務院批準,自2023年1月8日起,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》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、控制措施;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》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。12月27日,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新冠病毒感染實施“乙類乙管”措施有關情況。
從“乙類甲管”到“乙類乙管”,一字之差,變的是不斷調適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邏輯,不變的是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平穩有序的整體要求。調整之后,工作舉措在傳染源發現方面、傳染源管理方面、社會面防控方面和國境衛生檢疫方面都有所不同。譬如,“乙類乙管”后,對入境人員不再實施閉環轉運、集中隔離等措施,來華人員按海關要求填寫健康申明卡,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的人員可直接進入社會面——物資暢通是貿易的關鍵要素,新冠病毒感染實施“乙類乙管”后,對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也將有立竿見影的推動作用。
舟循川則游速,人順路則不迷。防控措施的轉變,說到底還是遵循著“疫情要防住、經濟要穩住、發展要安全”的大政方針,它背后的大方向,是給疫情等各項工作提供堅實保障,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。從以往經驗來看,任何“重磅”的疫情防控政策發布,都帶著鮮明的問題導向—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“乙類甲管”調整為“乙類乙管”,也將有助于更好地適應病毒變異和疫情形勢的變化,有助于把防控資源更加集中到保護患有基礎病的老人、孕產婦和兒童等重點人群上來,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和醫療衛生需求。從這些維度來說,“乙類乙管”將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、精準性、有效性。
疫情防控政策制定的背后不只是文字的調整,還有明晰的態度表達和具體的工作任務。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,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“乙類乙管”,絕不是放任不管,絕不意味著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,而是要強化服務、強化保障。權威的“背書”不是說說而已,把政策舉措對接、落實和執行,才是轉化為戰斗力的關鍵一環。從抓細抓實醫療救治資源的準備,到著力保障群眾用藥需求;從全力做好老年人、兒童等重點人群的防護和救治,再到切實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——所有人把“乙類乙管”的政策措施落實成一件件“眼前事”“分內事”,就能凝聚成實實在在的戰“疫”力量。
“調整為‘乙類乙管’,我們打的是有準備之仗,而絕不是被動的放開?!薄舜涡侣劙l布會傳遞出的指向性信息,也讓我們在新冠防治工作中更能有的放矢,這個過程考驗著我們的協調能力、應變能力和攻堅能力。我們不能僅僅在外圍解讀和觀望,而應該予以嚴格落實和執行,如此才能做到每個人的“守土盡責”。(謝偉鋒)